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4-10-29,文章内容可能已经过时。

本系列文章是对言有三《深度学习之摄影图像处理——核心算法与案例精粹》一书的整理与学习,请尊重原著,仅供参考

颜色

颜色与心理学特点

色相、饱和度、明度与色调

以HSL空间为例,它可以将图像分为3个通道,分别是色相、饱和度、明度

  • 色相表示色彩。通常在色轮(color wheel)上表示,色轮是一个圆形图表,将不同色相的颜色按顺序排列。色轮上的颜色通常从红开始,经过橙、黄、绿、青、蓝、紫,最后回到红,形成一个连续的循环。

  • 饱和度表示色彩的纯净程度。饱和度可以看作是颜色的纯度指标。高饱和度意味着颜色中没有混合灰色,而低饱和度意味着颜色中混入了一定比例的灰色。在HSV(Hue, Saturation, Value)色彩空间中,饱和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范围从0%(完全灰色)到100%(最鲜艳的颜色)。在RGB(Red, Green, Blue)色彩空间中,饱和度的概念稍微复杂一些,因为它涉及到红、绿、蓝三个通道的相对强度。

  • 明度表示色彩的明暗深浅。明度最高的颜色为白色、明度最低的颜色为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系列。在HSV(Hue, Saturation, Value)色彩空间中,Value表示颜色的明度,其值通常范围从0%(黑色)到100%(最亮的颜色)。在HSL(Hue, Saturation, Lightness)色彩空间中,Lightness表示颜色的明度,其值也是从0%(黑色)到100%(白色)。

当我们对色相、饱和度、明度进行调整时,会影响作品色彩的总倾向,称之为色调,反映到人的直观感受就是冷色与暖色。例如红色、粉色、黄色就是暖色;蓝色、紫色、绿色就是冷色。

单一色调即整张图表现为统一、和谐的颜色。

互补色调即图中存在两种色调,并且在色相环上相隔180°。

构图

构图来源于绘画,最初指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摄影构图方法是根据优秀的摄影作品归纳、总结的一套实践经验进而上升而成的“理论方法”,它可为摄影表现形式提供帮助与参考。好的作品会将观赏者目光引向被摄主体,并且画面简洁、干净。

对称式构图

三分法构图

消失点与引导线构图

框架式构图

框架式构图使用作为框的景物来衬托主体,如果景物本身比主体更具吸引力,便会破坏主体的地位,这是框架式构图需要注意的地方。

对角线和曲线构图

俯视构图和仰视构图

对比构图

竖直构图

其他构图

光线

摄影就是用光线绘画

光线的运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正确曝光,第二是学会使用各类作品来拍摄作品。

曝光

正确的曝光取决于摄影者具体的创作意图。正确曝光至少要使作品中的元素明暗对比度合理,因为曝光由快门速度、光圈大小及感光度决定,所以正确曝光需要对摄影参数熟练掌握。

错误的曝光很容易识别,包括欠曝光和过曝光。

光线的运用

自然光是最常见的光线,就强度来说,自然光可简单分为3种:强光、弱光、微光。

  • 强光:出现在晴天阳光直射的户外,尤其是中午时分。强光下拍摄难度较大,需要控制好曝光。

  • 弱光:出现在阴雨天或者室内,此时光线相对较暗和柔和,控制曝光相对容易。

  • 微光:多出现于夜晚,此时光线非常弱,需要镜头有较大光圈并设置较高的ISO才能进行拍摄。当然如果在城市等环境还存在其他较多光源,拍摄时可以合理运用。

就方向来说,自然光可以简单分为4种:顺光、侧光、逆光、散射光。

  • 顺光:就是顺着光的方向,此时拍摄者背对光源,光线直接照射在被摄主体。在这样的光线条件下主体色彩和形态等细节特征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表现,适合记录自然风景。不过顺光拍摄会使主体没有明显的明暗变化,从而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如图1.43(a)所示。

  • 侧光:此时光源与拍摄方向形成夹角,可以使被摄主体产生鲜明的明暗对比效果,用于表现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立体感的画面,如图1.43(b)所示。

  • 逆光:逆光拍摄,此时前景、背景在亮度上有很大的反差,因为空气中的粒子,逆光充满光线的氛围感,常用于在清晨或者傍晚拍摄人物和景物,制造唯美的气氛,如图1.43(c)所示。另外,逆光环境下可以拍摄各种剪影作品,突出主体的轮廓。

  • 散射光,常见于阴天户外,此时光线没有方向感。当云层挡住了太阳后,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柔光光源将光线均匀地铺洒到每一个角落。散射光适合记录拍摄,作品光线表达能力一般。

普通的摄影爱好者可以从室内光源开始学习。